第一千零二十章 贸易逆差-《重写科技格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不过自己造是需要设备和原材料的,然后他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,大量的设备和原材料还是得从华夏进口...

    对华进口又不得不增加了。

    也许有人会问,设备和原材料不能从米国,霓虹国这些地方进口么?

    当然可以,但是在大量供应和对新入局玩家的供应问题上,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跟华夏比供应效率,除非印度企业愿意花更多的钱,花更多的时间,创造利润更低的产品,我想大部分企业是干不出这个事情的。

    而且关于自己造这个事情其实是有必要深入讲一下的,因为不管怎么说,开始更多的自己造东西肯定是一件好事,也算是从造不如买到买不如造的一个转变。

    按照过去的历史,只要印度能坚持,多专注一些自主研发,熬个十年二十年产品质量也就起来了,从德国到米国到霓虹国再到华夏,其实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过程。

    可问题又出现了,由于印度企业没有供应链优势,印度企业造出来的产品性价比跟华夏产品完全没法比,而且更重要的是,更多国家的企业在进入新供应链规则之后得到了规则红利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印度自己造的产品不仅性价比比不过华夏产品,也比不过那些或许也是刚开始走上自己制造的国家。

    当他们决定自己造的时候,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从自己造到全球合作造的转化。

    用一个大家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来说,二三十年前单打独斗也能闯出一片天,但是在2019年的当下,单打独斗不是说不可能成功,但确实很难成功,现在不管做什么都开始讲究团队。

    而制造业的情况就是,过去每一个国家都在单打独斗的创建自己的制造业优势,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合作的制造时代,靠单打独斗已经很难成功了。

    印度选择自己造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,但是晚了一步,尤其是对于他们来说,他们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出在芯片这样的核心零件上,而是整个制造业都过度依赖进口。

    更严重的问题就是,他们现在似乎并不太愿意接受国际间合作的新规则。

    所以印度的问题不只是对华夏的贸易逆差问题。

    如果他们不做出改变,如果他们不接受新环境,过不了多久,他们将会陷入比过去更加依赖进口的局面,会有更多来自全球各国的产品进入印度,他们的产品则很难出口。

    而且这一次的依赖将会变得无比被动,因为,过去他们还能用市场去交易一些东西,未来他们连交易的资格都将失去,因为他们是被市场,甚至是被时代淘汰的。”

    有大佬对问题做了一个大致上的解剖后,印澳对华夏贸易逆差的事情开始进一步发酵,尤其是更多的国家开始跟着披露数据。

    东南亚前段时间开始抢印度的软件订单早已成为了全球皆知的事情,这场的订单的争夺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。
    第(2/3)页